凯发网址

1/4
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。每年公历7月22—24日进入大暑节气。大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令,“暑”是炎热,“大”是指炎热的程度。这时正值中伏前后,俗话说,“冷在三九,热在中伏”,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,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。
上蒸下煮正伏天

大暑

乙巳年
六月廿八
 
 
【大暑知多少】
“入伏”表示炎热的夏天即将到来,大暑节气又刚好处在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期。那么大暑与三伏天有什么区别呢?
一、时间不同。大暑通常出现在中伏前后,一般就十多天时间。三伏包含初伏、中伏和末伏,时间较长,有30天和40天两种;
二、定义不同。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排在小暑后面,一般从公历的7月22—24日开始。三伏天,由古代的“干支纪日法”确定,初伏为每年夏至过后第三个庚日(指干支纪日中带有“庚”字的日子),中伏为第四个庚日,末伏在立秋后第一个庚日。每年三伏的时间略有不同,但基本集中在一年中最热的7—8月。
三、气象不同。大暑节气往往是高温炎热天气常有雷雨,闷热潮湿。三伏天历时较长,在小暑时节入伏,等到中伏时恰逢气温高峰值,酷热难当,立秋后进入末伏,此时依然炎热,闷热潮湿的情况好转。
“大暑”与“三伏天”
的区别在哪里?
 
【大暑民俗集】
每年大暑期间,浙江台州等地便洋溢着喧闹的节日气氛,只见一艘制作精良的纸质大船(大小约出海渔船的三分之一)被整齐的队伍扛到江边,然后被送到渔轮上一路运到椒江出海口,之后人们再隆重地放火把大暑船烧掉,这便是寓意“送暑、保平安”的送“大暑船”活动。
这个活动已有上百年历史。清朝同治年间,浙江葭沚一带常有疫病流行,尤以大暑节前后为甚。人们在大暑节集体供奉“五圣”(相传五圣为张元伯、刘元达、赵公明、史文业、钟仕贵五位,均系凶神),用大暑船把“五圣”送出海,送暑保民平安、无病无灾。
送大暑船
 
【大暑话美食】
民谚“六月大暑吃仙草,活如神仙不会老”中的“仙草”,是一种既能食用又可入药的两用植物,也叫凉粉草、仙人草。
广东有大暑时节吃仙草的习俗,这与仙草的消暑功效关系密切。把仙草的茎和叶晒干后做成的烧仙草,便是广东人常说的凉粉。烧仙草有冷、热两种吃法,在台湾深受欢迎,其外观与口感跟粤港澳地区常见的小吃龟苓膏很像。
吃仙草
 
 
【大暑膳食养】
玫瑰茯苓茶
做法:
将茯苓放入养生壶中,加入1000毫升清水,煮半小时。再加入玫瑰花,焖煮2分钟即可。
苦瓜陈皮汤
做法:
将苦瓜干、陈皮一起投入到电压力锅中,加入适量清水,焖煮15分钟左右;开锅前撒入枸杞子,再煮5分钟即可。
薏仁红豆粥
做法:
赤小豆用清水浸泡两小时备用;薏苡仁用文火炒,炒至微黄色;将所有材料放入电饭煲内,加1000毫升清水,熬煮1小时成粥即可。
 
 
微信扫一扫,
关注官方公众号
Sitemap